“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这是雷锋同志,在日记中留下的朴实话语,如今再读这段话,仍然能感受到雷锋精神的不朽风采和时代魅力。
在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检察院,有这么一颗“螺丝钉”,她虽小,但却有力量、有光芒、有温度,35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坚守在检察一线,用满腔热血守护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和维护正义的使命,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中国妇女报》以“女检察官邓华——一颗“螺丝钉”的初心和使命”为题进行报道。
她,就是邓华,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员额检察官。让我带您一起走进她的生活,感受那些或平凡或不凡。
在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检察院,有这么一颗“螺丝钉”,她虽小,但却有力量、有光芒、有温度,35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坚守在检察一线,用满腔热血守护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和维护正义的使命,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中国妇女报》以“女检察官邓华——一颗“螺丝钉”的初心和使命”为题进行报道。
她,就是邓华,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员额检察官。让我带您一起走进她的生活,感受那些或平凡或不凡。
看见一张脸 控申部门,是检察机关了解社情民意的“前哨”,也是检验检察官形象与素质的“窗口”。在面对信访群众,邓华总是一声请坐、一杯清水、一张笑脸,用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位群众。 2015年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19岁的小美因为去美容店做脸皮肤过敏,起了一脸的大红疙瘩,因此她认为美容店非法经营向公安报了案,公安调查后不符合立案条件,要求美容店停业整顿,作出行政处罚。于是,小美披着纱巾来到检察院请求立案监督,邓华接待了她。从交谈中,邓华感受到了这个孩子的无奈与绝望。每天不敢出门。邓华一边向小美释法说理,一边开导小美,鼓励她坦然面对积极治疗,同时为她联系了自己在医院工作的同学,约定好了治疗时间。临走之前,邓华将司法救助当事人送来的一大束鲜花送给了小美,希望她调整心态、积极治疗,重新找回最美的自己。去年冬天,一位刚结婚的女孩来院送来了喜糖和喜饼,邓华没认出来这就是小美,她拉着邓华的手说:姨,谢谢你,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看着小美那张自信的脸,邓华也笑了。 不仅仅只有笑脸,邓华有时也会呈现一张铁面无私的“包公脸”。2018年,信访人于某怒气冲冲地来到检察院,认为检察院在案件办理中存在错误,申请刑事赔偿。邓华当面表态,我们检察院一贯坚持有错必纠,希望信访人回家耐心等待,一定给信访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就是这么一句承诺,邓华调取了当年所有的卷宗材料共计1000多页,联合公安赴多地侦查补充证据30余份,并反复比对案件事实与法律文本解释之间的契合点,最终经过两次检委会讨论后作出了赔偿决定。信访人对处理结果非常满意,也消除了对检察院的误解,当场签订了息诉罢访承诺书。 在检察工作中,尤其是信访工作中,会遇到各种表情的脸,或愁苦、或无奈、或愤怒、或绝望,其实接访工作就像中医坐诊,需要通过望闻问切,找准症结,解开心结,做到案结事了。而邓华希望大家离开检察院的时候,都能有一张笑脸。
感受一颗心 清朝诗人郑板桥的一首诗说得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名检察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疾苦,用自己的诚心来对待每一位上访群众,尽心地为来访人处理好他们反映的问题。这,就是邓华的初心。 2018年,对于王慧芝(化名)来说,是难以忘怀的一年。这一年,在先后失去了父母、老伴儿之后,又失去了儿子这个唯一的亲人。邓华看到王慧芝的时候,她因腰病捆着腰带,步履蹒跚,她眼里攒着泪水,但却并未哭诉,“儿子是乘坐朋友王鹏的车发生事故走的,王鹏现在只给了我5万的赔偿,另外还有5万三年内给我。街坊邻里都嫌我要的太少,而我知道王鹏刚结婚,家庭条件也不好,因为这场意外,我的家已经破了,不想让另一个家因此也破裂了。”朴实的几句话,让邓华动容。邓华立马为王慧芝申请国家司法救助3万元,同时奔走于镇村、扶贫办、民政局等多个部门,给她申请政策内的其他补助。接过钱的那一刻,王慧芝终于哭出了声,她说:我的心在儿子离开的那一刻已经凉透了,邓主任您又给它焐热了! 这种“心被焐热”的事儿举不胜举。王立明是黑龙江外来务工人员,他在工地因为琐事与工友发生冲突被打成重伤,王立明以对方没赔偿,法院判轻了为由,来检察院申请抗诉。邓华全面审查该案后,认为量刑得当,决定审查结案。在约王立明过来拿结果通知书的时候,邓华看到在小雪的季节,王立明穿着一双都快露脚趾的破解放鞋,于是邓华问了脚号后立马偷偷塞给科室小崔100元钱,让他帮着去就近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给王立明买了一双厚棉鞋。当把棉鞋送给王立明的时候,他激动地愣住了。“快换上,再写个司法救助申请,我看看能不能给你申请救助金。”邓华说。最终,邓华为王立明申请到了1万元救助金。王立明委托妻子送来了一面“心系群众解民忧、公正执法护正义”的锦旗,邓华接过锦旗,一个劲儿地埋怨王立明本来日子就拮据,不该花钱做锦旗。 在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检察院,“给老百姓买鞋”“帮扶贫户买羊”等故事早已传为了一段段佳话。大家都说邓华是个刚柔并济、情系百姓的“热心肠”,有一颗将“冰坨焐化”的心。邓华一直相信,人心都是相通的,你真心对群众好,群众一定能感觉得到。只要你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上访人,只要你付出了真情和关爱,没有融化不了的冰雪。
绘制一张图 邓华从检35年,以“零”为起点,从书记员到助检员,再到检察官,从公诉科、侦监科再到民行科、控申科以及现在的第五检察部,她一步一个脚印,先后多次获区委嘉奖,被上级院荣记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多次,她任主任期间,所在部门被连续三年荣记集体三等功。 在女儿眼中,她是永远闲不住的妈妈,说好年休假陪自己出去旅行,回回都因为忙于工作而搁浅;在同事心中,她是无所不能的“工作狂”,无论多复杂的案件、多难缠的接访,只要遇到她,矛盾都能顺利化解;在群众口中,她是最能体谅自己委屈的“贴心人,有什么难解的心结、过不去的坎儿、难释怀的事儿,跟她说一说,都能得到最贴心的回复、最耐心的解答。 35年,12775个日日夜夜,邓华将人生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检察事业。如今,还有一年有余,她就要退休了。临退休之前,她就在想,如何将自己35年来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都留下来?于是,她为自己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带徒弟。她开始事无巨细地教年轻人,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全部倾囊而出。她所在科室的小孙有时开玩笑说:“邓主任很像高三班主任,手把手、一遍遍苦口婆心地教,我们是想学不会都难呀!”第二步,出规范。她根据日常接访遇到的情况,总结出《接访指南》《心理疏导方法》等,为做好信访工作提供指导;出台了《引入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机制》,并积极成立院调解委员会,积极探索矛盾化解有效机制;制定重大会议、重要敏感节点安保维稳方案及应急处置预案等,多年确保“赴省进京”零上访……第三步,成标准。2018年,恰逢全省检察系统基层院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邓华积极向院领导争取,经市院推荐,院国家司法救助标准化建设项目被省检察院选中。项目下达以来,参加培训、制定方案、构建体系、搭建框架、出台制度、细化工作……邓华说她那段时间都快“成魔”了:从早到晚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每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周末都是在单位度过的,就连晚上回家做梦都是标准化,有段时间看到电脑上那一项项密密麻麻的标准化项目,她都想吐。她开玩笑地说:“每天头发一把把地往下掉,我真怕标准化工作还没完成,我可别秃顶了。”后来,果然不负众望,司法救助标准化体系初步构建,同时在标准化的指引下,2019年办理司法救助案件数量同比增长233%,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司法救助标准化项目也获得了省检察院的高度评价,并打算于今年在全省检察系统推广使用。 邓华的“三步走”正在坚定地迈着步子,一年后,她说她将要继续“三部曲”——一是调理身体,把多年工作引起的颈椎、后背小关节紊乱调理好;二是“还债”,承诺闺女的旅游计划要兑现;三是继续发热,有机会义务加入调解委员会之类的组织,继续发挥光和热。“我就是社会中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我在哪儿。”邓华笑着说。 这就是邓华,一位热心肠的邻家邓大姐,一位为民着想的群众贴心人,一位刚正不阿的检察官。她这一生,就是一枚载着初心和使命,永不停歇、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她时刻不忘“立检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凭着一腔爱岗敬业献身使命的情怀,书写出了平凡而神圣的大写人生,唱响了为检察事业奋斗终身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