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立足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推动儿童参与实践,注重儿童友好公共服务,拓宽工作思路,协力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天真的童心、烂漫的童趣、快乐的童年。
打好“活力化”基础,健全机制“助”童
各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对标对表、压实责任,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融入到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在《中国妇女报》、“闪电新闻”“乳山发布”等平台,对儿童友好试点、教育活动、实践活动等进行报道,营造良好氛围,累计刊发相关稿件40余篇;在市区主要路段、各公共场所增设儿童友好图案、logo、标语等,最大程度扩大宣传面。
实现“质变式”跃升,提升素质“乐”童
升级校园软硬件,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育黎镇入选山东省教育厅第二批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升级母婴室硬件设施和环境卫生,提升幼儿出行体验;开展“临时妈妈”关爱疫时留守儿童活动,做法在《中国妇女报》、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网站等刊发;启动暑期儿童友好公益服务项目,开展“童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文艺作品征集展播、“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部’约儿童,‘绘’就精彩”等活动,丰富儿童成长体验。
融入“童友好”理念,营造空间“惠”童
一是打造“童心筑梦 同享幸福”儿童友好社区。打造供儿童随时随地学习、游戏的室内外环境;打造儿童积分兑换区,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整合辖区最优势资源,联合社会工作站、学校、幼儿园等共同开展儿童服务;建立“筑梦”儿童议事会、“悦行儿童志愿者先锋队”,开展议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实践活动20余次。
二是打造“同力呵护 童沐阳光”鼎湖儿童友好公园。结合园内自然环境,安装立牌、宣传栏、提示牌等标识,营造儿童友好氛围;按年龄段设置青少年活动区和少儿活动区,增添儿童游乐设施;设置亲子观鱼台、健康跑道、亲子休息区,促进亲子互动交流;设置浅水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儿童戏水乐趣;开展儿童防溺水教育、认识自然等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儿童体验。
三是打造“悦读港湾 精彩童读”新华儿童友好书房。根据儿童的身高、发育特点,量身定制儿童阅读空间,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元素进行装点,配置可供儿童使用的桌椅等;进行差异化书目陈列,方便儿童快速找到适龄读物;结合节日开展童书大优惠活动,联合社会组织开展亲子阅读、阅读分享等活动。
四是打造“欢乐与伴 非童寻常”儿童友好实践基地。打造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设置科技馆、农业实践场、涂鸦活动场等场馆,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实践体验和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开展手工、绘画、劳动等儿童友好实践活动,提升儿童综合素质。打造乳山市文化馆儿童友好实践基地,设置舞蹈排练厅、美术培训室、琴房等多种功能室,增配谱架、画架、白板等培训设施设备;组织举办文艺演出、书画作品展、专家公开课、专题培训等60余场次。
五是打造“童路童行 安全相伴”儿童友好街道。增设信号灯、设置禁停网格线,喷涂“威海市儿童友好街道”“学校区域、礼让儿童”等文字标志;整合联动学校、公安、家长三方力量,保障儿童安全有序进出校园;采取错峰上下学、规划接送区域、严查交通违法行为、开展教育宣传等措施,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确保儿童出行安全万无一失。
六是提升“白浪逐沙 童梦童享”儿童友好小镇。对白沙滩镇太湖社区妇女儿童家园进行儿童友好环境提升;打造白沙滩村儿童友好村落项目,建设儿童亲子图书屋、儿童友好公园等场所;结合乡村特色,将民俗文化馆、党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等资源与儿童研学实践有机融合,开发非遗民俗、红色教育、乡村振兴、寻梦山海4条研学路线,开展议事活动、公益服务活动和实践活动10余次。
七是提升“童进童出 自在同行”儿童友好街区。全面提升街区内交通、基础设施和交互氛围,在德趣公园增设植物介绍、安全提示和保护环境等标识牌;在清廉家风主题公园开辟儿童游乐场地,增设儿童娱乐图案;打造儿童友好商家5处,内容涵盖儿童食品、学习用品、教育等方面;开展议事活动、公益服务活动和实践活动3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