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威海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14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各成员单位及各区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打造了一批符合儿童出行需求、适应儿童未来需要、体现城市人文情怀、具有威海特色的儿童友好空间。
前期,市妇联在全市选树表扬了40个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单位,我们即日起将对部分优秀空间进行展播,展示我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暖心成果,激励各单位持续拓展、丰富和完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为儿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本期展播的是文登区。
杏坛社区
杏坛社区从儿童视角和儿童立场出发,打造约1000平方米的集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协商意识、游戏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儿童友好空间,设置儿童协商议事空间、游戏实践活动空间、阅读体验空间等,同时结合实际对卫生间、阅读区、积分兑换区等配套设施进行适儿化改造;广泛征求社区儿童的意见,改造室外平台,打造儿童“一米”乐园。
社区利用寒暑假时间,邀请志愿者老师到社区开设寒暑期公益课堂,常态化开展课后托管服务,为社区困难儿童提供公益服务。整合社区同舟社工组织资源,联合辖区内学校、幼儿园开展儿童科普活动、儿童健康讲座和家庭教育讲座等。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图书角等阵地,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丰富儿童知识,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利用民俗课堂、儿童乐园和手工操作区,开展手工DIY活动,带领社区儿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儿童动手能力。
七里河小学安全出行系统
立足学校地理位置和儿童上下学特点,确立了安全出行“两圈三线”,通过警校合作,各司其职,落实好儿童“校园—道路”的全链条交通安全管理。优化设施,先后安装交通信号灯、警示标志牌、宣传标语牌,施划儿童小脚丫引导线、减速震荡线。科学布警,做到上下学期间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依法从严查处机动车超速行驶、不礼让儿童等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儿童交通安全。学校引导,由学校教师按照儿童不同班级和行进方向,落实引导服务,保障儿童安全有序进出校园。整合资源,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做好儿童接送衔接;学校保安协助民警开展劝导服务、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儿童过街安全;挖掘学校周边道路停车资源,施划停车位60余个,满足儿童安全出行需要。
从儿童、教师、家长、驾驶人、交警“五个参与”入手,教师每天做好校园“门前圈”交通安全组织,不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座谈,对儿童友好出行提出建议。家长自觉规范有序停车,身体力行为儿童做好示范。驾驶人途经学校时谨慎驾驶、减速慢行,对横过马路的儿童主动停车让行。交警积极统筹、广泛沟通,落实“一校一策”等制度,全力营造人人关注儿童友好出行、人人支持儿童友好出行的浓厚氛围,切实实现创建工作常态长效。
天福山儿童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威海市天福山儿童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位于威海市文登区文登营镇天福山红色旅游景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已建成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展馆、自然教育森林课堂、劳动实践基地、国防教育大讲堂、红色小剧场、非遗创客中心、培训餐厅等场所。基地从需求出发,在细节处着手,为儿童及家长提供更加舒适的活动空间,打造专属的儿童用餐场所,配备儿童专用餐具;增设温馨实用的母婴室与婴儿餐椅;增加儿童马桶圈、小凳子、婴儿护理台;设置一米高度的安全标语和卡通科普牌,助力儿童安全玩耍、趣味学习。
基地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旋律,依托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了“红色电影观赏”“军事模型制作”“红色情景剧体验”“两万五千里长征”等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传颂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基地以天福山为中心,向威海市区、荣成、乳山等周边辐射,联合威力工具体验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创新创业园、采摘园等,拓展研学路线,满足儿童多元化成长需求。2022年,共开展各类研学活动98场次,服务儿童及家长558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