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妇运》刊发威海市妇联聚焦育儿妇女群体需求,三举措助力妇女“带娃就业两不误”的经验做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威海市妇联立足当地产业基础和育儿妇女群体需求,因地制宜推行“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通过多元拓岗、全链保障、典型引领三维发力,助力育儿妇女实现“带娃就业两不误”,为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拓岗有新路:精准供给打通就业渠道
双轨摸排供需,夯实设岗基础。建立“入户访需+入企问岗”调研机制,梳理企业用工缺口、岗位特性及适配条件,精准掌握妇女就业意愿、技能水平及弹性工时需求,为岗位定制化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政策引领统筹,促进供需对接。联合人社部门出台政策措施,从政策支持、岗位开发、服务供给等六方面明确政策支持。搭建“线上+线下”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举办女工、育儿妇女专场招聘会,集中推送小时工、兼职工等弹性岗位。

分类施策拓岗,满足多元需求。制定岗位分级分类目录,为企业规范设岗提供参考模板。引导企业结合生产特点开发面点加工、电商直播、乡村旅游等特色岗位,满足育儿妇女“时间灵活、就近就业”需求。

保障有温度:全链服务提升就业质效
定制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本领。针对育儿妇女时间碎片化特点,打造“社区夜校”“周末课堂”等培训载体,采用“短课时、多时段”模式开展家政服务、直播带货等实用课程培训,提高育儿妇女就业创业竞争力。

激活巾帼家政,拓宽增收渠道。以“巾帼家政提质扩容行动”为抓手,创新试点家政行业“岗位收集—人员对接—技能培训—上岗推介—社区实习”全链条就业服务模式,实现家政行业规范化发展与妇女灵活就业双向促进。

托育双网覆盖,解除后顾之忧。指导企业设立“妈妈小屋”“四点半课堂”,在社区试点开设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服务,打造“企业托育点+社区驿站”双托育网络,帮助职场女性减轻育儿负担。

部门协同维权,筑牢权益屏障。构建妇联、工会、人社等部门协同的劳动纠纷速裁机制,联合中国人寿推出专属保障,护航育儿妇女安心就业。
引领有标杆:典型带动优化就业生态
立体宣传,扩大政策知晓。打造“线上+线下”政策宣传体系,让有就业意愿的育儿妇女就近享受包括政策宣传、岗位推荐、技能培训、求职择业等在内的全链条服务。

典型引路,发挥示范效应。挖掘就业友好企业与育儿妇女再就业案例,通过媒体宣传推广,激发用人单位参与热情和妇女就业动力,形成“挖掘一个、宣传一个、带动一片”效应。

经验推广,辐射带动发展。系统梳理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样本,成功承办全省“妈妈岗”就业模式现场推进活动,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成果发布”形式,全面展示威海实践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