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
融爱同行 筑梦启航
七月盛夏,毕业季又悄然来临。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的小朋友们通过日复一日地康复训练,3名儿童从最初的艰难发音到现在的流畅表达,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毕业时刻,他们即将告别康复中心,前往普幼开始新的学习旅程。7月17日,康复中心举办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毕业典礼,为这段充满爱与希望的成长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小小的奖状,大大的鼓励。典礼一开始,老师们根据每位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全日制儿童专属的光荣称号,期待他们在新学年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接着,为毕业生颁发了证书并送上礼物。老师鼓励孩子们,未来的路要继续努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毕业生家长代表也上台发言,感谢中心一直以来的支持,更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最后,毕业儿童家长郑重地送上了锦旗。
典礼在温馨与不舍中结束。这既是一次告别,也是孩子们新生活的开始。中心全体教职工衷心祝愿孩子们带着爱与希望,绽放出自信而独特的光芒!
市住建局:
水悦童心 嬉夏游园
近日,望岛河游园儿童戏水区对外开放,不用去海边,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玩水的乐趣。
据了解,望岛河游园东西全线长660米,根据场地宽度、周边环境及功能需求,游园分为亲水漫步段、滨水休闲段、全龄悦动段三个功能分区。北岸绿化带较窄,因此被打造为亲水漫步段,以亲水栈道为主,局部增加休憩平台、框景廊架等,形成生态景观廊道;南岸则打造滨水休闲段和全龄悦动段,其中,西段保留原有大杨树,打造休闲游憩的滨河空间,在设计中融入丝绸元素,形成特色景观带,并设置特色廊架、秋千等景观元素,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东段绿化带较宽,被规划为全龄游乐空间,此处安装海螺滑梯、蹦床、波浪墙、转转椅等儿童游乐设施,同时结合望岛河特色的“水”元素,打造戏水乐园,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寓教于乐。
温馨提示:戏水区开放时间是7-8月份,每天白天下午开放,晚上8点关闭(脚踏喷泉等用电装置届时会断电)。由于水系内比较滑,提醒小朋友玩水时,最好穿防滑凉鞋,谨防滑倒。
市社会福利中心:
童趣新天地 研学新征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开门办院”理念,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7月15日,威海市儿童福利院(威海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组织50名社会困境儿童、家长及院内儿童开展烟台欧乐堡一日游研学活动。
到达烟台欧乐堡后,孩子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在鲸鱼湾、企鹅馆等八大分馆里,他们近距离观察到了北极熊的悠然、白鲸的优雅以及企鹅的憨态,每一次奇妙的邂逅都让孩子们发出纯真的惊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在一旁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各种海洋生物的知识,开启了孩子们通往自然奥秘的大门。
此次烟台欧乐堡“六色研学”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难忘的回忆,锻炼了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环翠区:
“伴海”护苗 乐享童年
环翠区孙家疃街道伴海社区以浪花般的创意浇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通过特色活动示范引领,让传统文化与童趣碰撞出教育火花,构建起儿童成长的“幸福半径”。
社区以创新实践为笔,以传统文化为墨,将艺术创作与诚信主题深度融合,通过“满池荷花”DIY童趣课堂播种诚信种子。在志愿者的引领下,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与剪刀,沉浸在艺术创作的世界中。绘画区里,五彩斑斓的颜料在画纸上晕染开来,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荷花跃然纸上;剪纸区中,孩子们屏气凝神,指尖灵动,一张张红纸在剪刀的游走下,化作形态各异的荷花、荷叶,每一个折痕、每一次剪裁都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为传承渔家文化根脉,增进亲子情感联结,社区以“渔家文化”为主题,举办了一场手工风铃制作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手持五彩贝壳与鱼线材料,为亲子家庭细致讲解渔家文化中的“海味智慧”。从贝壳的实用功能,到海螺风铃的传统工艺,用生动的故事勾连起海洋与渔家生活。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学习贝壳穿线、编织绳结、错落串联的技巧。当贝壳在指尖流转,渔家手工艺的细腻与巧思,正通过风铃制作传递给每一个家庭成员。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一场别开生面的“火箭冲天”科学实验活动,为孩子们打开探索航天世界的大门。在半月湾小学实验室,志愿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航天历史的精彩回溯之旅。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启中国航天时代,到<span text-align: center;">
下一步,伴海社区将持续深化“文化传承+创新教育”双轮驱动。一方面,将诚信教育融入更多传统文化体验;另一方面,升级“渔家工坊”等项目,开发“非遗+科技”课程。同时,通过建设儿童科技角、打造渔家研学路线、建立亲子资源库三大举措,构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成长生态,助力每个孩子在社区找到成长坐标,让社区成为传承文化、培育未来的温暖港湾。
文登区:
酱园拾趣 匠心之旅
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充实、欢乐的暑假。近期,嵛岭社区、秀山社区联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与酱油的奇妙邂逅,在咸香与鲜甜的交织中,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朋友们首先在酱香的故事中,了解从原材料的严选到古法工艺的“蒸、酵、晒、酿”, 仿佛穿越空间,看到漫长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魔法变身”,感受先辈们与自然共生的生活哲学。
在志愿者手把手指导下,小朋友们亲自动手,一步步模拟手工酱油的酿造过程,大家纷纷感叹“原来一瓶成品酱油需要经历这么多考验!以后我们要珍惜粮食,尊重每一种食材。”一口鲜甜微咸的酱油冰淇淋也让大家眼前一亮,奇妙的口感不仅是味觉的创新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新探索。
此次暑期研学活动,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阔了眼界,感受到饮食文化守正创新的生命力。今后,社区将继续开展更多贴近生活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小朋友们在吃喝玩乐中触摸传统、收获成长,助力青少年们全方位成长。
荣成市:
防溺同行 为爱守护
暑期来临,气温攀升,溺水事故进入易发高发期。为切实做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港湾街道陀山社区邀请教师志愿者为辖区小学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将安全防护知识与品德养成教育深度融合,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撑起 “保护伞”。
课堂伊始,志愿者老师以童趣提问拉开序幕,瞬间点燃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接下来老师用动画短片、情景模拟等生动形式拆解防溺水 “六不准”, 每一条准则都结合社区周边河流、池塘的实际案例,让孩子们直观感受 “看似平静的水域下可能藏着暗礁、漩涡”。
课堂上,老师又通过“热身运动怎么做”“抽筋时如何自救” 等实用技能讲解,让孩子们在模仿与演练中掌握要领;“没有大人陪同绝对不下水” 的反复强调,则将规则意识悄悄种进心田。
此次活动既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筑牢防线,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践行着育人使命,让儿童友好建设工作从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力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添砖加瓦。
乳山市:
巧手传非遗 快乐过暑假
为了让学生的暑假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家庭教育智慧。黄山路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了“巧手传非遗 快乐过暑假”主题亲子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积极参与。
7月12日,家长和孩子们走进乳山非遗项目传统布艺传承人宋凌云老师的“布言布语”工作室。宋老师以“布艺老虎”为范例,耐心地为家长和孩子们讲述了关于布老虎的由来和习俗以及护犊情深的精神,通过讲解孩子们不仅了解到布老虎背后凝聚的是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而且深刻体会到父母的爱犹如老虎对幼崽的爱一样,是深沉而坚定的,是伟大而无私的,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情感之一。
活动现场家长与孩子们两两一组,围坐在摆满布料、针线、棉花等材料的桌前紧密合作。家长们小心翼翼地缝合着布老虎的身体,孩子们则认真地填充棉花,一针一线中,亲子间的默契在无声中流淌,情感在协作中升温。
经过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努力,一只只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布老虎逐渐成型,他们高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这一独特的创作成果。
智慧家长,别样课堂。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心中种下了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为家校共育增添了一份力量。下一步,黄山路学校将持续开展各类亲子活动,为孩子的人生打上亮丽的底色。